关于我们
匠心筑窖 酒魂永续:闫思敬与古井贡酒人工老窖的传奇
前言
在古井贡酒辉煌的发展历程中,技术的革新是品质跃升的核心动力。其中,从传统砖砌窖池向人工泥质老窖池的转变,堪称一场革命性的突破。而这场突破的灵魂人物,正是酒厂酿酒师傅闫思敬。他以普通工人的敏锐观察、非凡胆识和执着坚守,在酒厂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时期,改写了古井贡酒的酿造根基,为其腾飞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石。
偶然发现:砖缝中的酒香玄机
古井酒厂的前身——亳县减店酒厂,建厂初期仅有象征性的七条功勋池(均为砖砌结构)。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,酒厂规模已扩大至拥有数百条砖砌窖池。 这些扩建的池子用砖极为珍贵——砖头均从亳县煤窑厂专供,由小马车艰难运回,是计划经济时代稀缺的工业资源。一次工作间意外,闫思敬师傅不慎碰落一块池壁砖。出于好奇,他拾起砖块反复嗅闻,竟发现砖内蕴藏浓郁酒香!他激动地招呼工友尝试蒸馏这些“酒香砖”,虽未成功出酒,但这一现象点燃了他对窖池构造的思考火花。
大胆构想:破砖立泥的革新之念
闫思敬敏锐意识到:砖块可能阻碍了酒醅与窖泥的充分交融。一个颠覆传统的想法在他脑中成型:揭掉四壁砖块,全改用泥筑! 当他向聂广荣厂长和张树森领导提出设想时,却遭遇巨大阻力。领导层深知:改动这些“好不容易垒起来”的数百条砖池,若失败将浪费国家紧缺物资,更可能承担政治责任。张树森局长权衡后提出务实方案:“这几百条池子不能全扒,先拿两条试试!” 面对质疑,闫思敬慨然担当:“活人能让尿憋死?出事我一人承担!”
执着坚守:力排众议终获实验权
被拒后的闫思敬近乎“着魔”,日夜思索“全泥酒池”构想。他再次找到厂长立下军令状:“先给我一条池子试烧!出事我卷铺盖走人!” 这份赤诚打动了聂厂长。张树森局长最终拍板:“池子宝贵不能冒进,但活人不能让尿憋死!先批两条试验,成了推广,败了缓冲!” 厂里遂从数百条砖池中拨出两条供其改造。
匠心实践:人工老窖的诞生与成功
闫思敬带领团队揭砖块、糊麻袋碎泥、填料发酵。开窖之日,结果震撼全厂:两条泥池的酒质经专家品评“比原来的酒质好的多”,产量更突破600斤! 张树森与聂广荣当即决定:“写报告!厂内其他砖池,符合条件的逐步改造!”
技术推广:从功勋池到百池革新
试验成功后,古井酒厂开启窖池全面革新:
历史传承:优先改造酒厂精神象征——建厂初期的七条功勋池,将其从砖砌升级为泥窖;
全面推广:全厂数百条扩建砖池按条件分批改造,新建池则直接采用泥窖结构;
技术优化:闫思敬提出在筑窖泥料中掺入麦秸秆,进一步提升窖泥微生物活性。
人工老窖池技术的普及,成为古井贡酒品质飞跃的核心。 得益于此,古井贡酒在1963、1979、1984、1989年连续四届荣获全国评酒会金奖,跻身中国名酒之列。
技艺传承:无私奉献泽被行业
闫思敬的技艺赢得厂方高度信任。1983年他全权负责机械化车间酒池建造;1984年,为支援地方建三分厂,厂方忍痛推荐他赴新厂任技术核心。凭借人工老窖池技术的卓越造诣,他辗转河南宋河、利辛、颖上、佛子岭、曲阜、固镇等酒厂,为全国白酒行业做出重要贡献。
功勋永铭:老匠人的情怀与回响
2007年亳州老会,闫思敬携子看望老厂长聂广荣。两位老人双手紧握,泪光闪烁。聂厂长动情道:“你是古井功臣!自你去二厂,几十年未归,我心中难过啊!” 谈及酒厂将积淀多年的老池泥当作肥料售卖,闫师傅痛心疾首:“好不容易积攒的好池泥就这样卖掉,这是糟蹋宝贝啊!”
酒厂高度重视闫师傅的专业意见,次年即停止售卖老池泥。这一关键决策,使得窖池中历经数十年培育的珍稀微生物群落得以完整保留,为古井贡酒品质升级筑牢根基。此后,依托完整的老窖微生物生态,古井贡酒·年份原浆系列实现品质飞跃,以醇厚陈香、层次丰富的特质赢得市场赞誉,成功引领品牌高端化回归之路。
2015年,聂老厂长临终前仍嘱托儿子:“我走后,替我去看看你们闫叔……” 这份跨越生死的牵挂,正是对一位功勋匠人最深的敬意。2017年,邱志华整理的闫思敬口述史料,将这段关乎匠魂与酒魂的传奇永恒镌刻。
结语
闫思敬,一位在古井酒厂规模化发展时期投身技术革明的匠人宗师。他于数百条珍贵砖池中窥见技术跃升的密码;以“出事我承担”的担当,顶住资源匮乏与政治风险的双重压力;在张树森“先试两条”的决策支持下,用酒多质好的铁证,奠定人工泥窖的绝对优势;更推动酒厂从七条功勋池到数百条窖池的全面技术升级。他是古井贡酒四夺金奖、荣登国宴的奠基者,其名如老窖泥历久弥香,永载酒史,泽被后世。
亳州市龙品酒业有限公司位于酒乡亳州古井镇,紧邻 105 国道,大京九、宿登高速穿境而过,交通便利。此地为历史文化名城,孕育了老子、曹操等名人,与古井贡酒同根同源、共用水系。
邮箱:1975965161@qq.com
地址: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井工业区
版权所有© 亳州市龙品酒业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5097574号-1